志愿军入朝防空的第一次战斗极其惨烈,3个高炮连在48小时内几乎全部牺牲。
云山,离中国边境只有不到80公里远。1950年11月,志愿军第三十九军接近云山城时,发现城里的南朝鲜军队正在撤离。原来,驻守这里的南朝鲜第一师正在撤退,换防的是美军骑兵第一师第八团。三十九军立刻对云山发起了进攻,成功进入城内。为了救援第八团,美军又派出了骑兵第五团前来增援,结果被三十九军设下的埋伏击中。
在云山战斗中,三十九军报告说消灭了超过2200名敌人,其中大部分是白人,约有1800人。然而,美国第一骑兵师则声称他们的损失超过了2800人。这是中美两军首次直接交锋,志愿军赢得了辉煌的胜利。
抗美援朝战场上,美军在遭受重创后,迅速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发动了猛烈的反击。这时,我军刚刚起步的高射炮兵部队站了出来,勇敢地迎战敌人,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第一次野战防空战斗。这场战斗过程极其惨烈,却很少被外界所知。
抗日战争结束之后,进入东北的解放军搜集了大量的日军和伪满军遗留下的防空武器,其中最多的是11年式75毫米高射炮,88式75毫米高射炮,96式25毫米高射机关炮,还有98式20毫米高射机关炮。1945年11月1日,解放军组建了首个防空部队,即辽东军区高射炮大队,在本溪成立,这个大队下设3个高射炮连。
随着解放战争的进展,我军缴获了大量蒋军的高射武器,其中包括来自美国、德国、英国、瑞典等六个国家的多种高射炮,比如美国的M-1式40毫米高射炮、德国的Flak-18型37毫米高射炮、英国的德维克斯M-1931型76毫米高射炮和瑞典的博福斯M-1929型75毫米高射炮。到1949年12月,我军已拥有18个高炮团,并将这些部队部署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汉、长沙、沈阳、鞍山、抚顺等大城市。
新中国成立后,全国很多大城市陆续解放,要保护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多,原来的高炮部队已经不够用了。当时,国民党空军经常从东南沿海飞过来,对内地进行空袭,这让我国的城市防空任务变得非常艰巨。从国民党军队那里缴获的各种高射炮,因为弹药太少了,很快就成了有炮没弹的局面。为了守护城市的安全,部署在周边的高炮部队只能靠着一些日本制造的高射炮,勉强维持着防空作战。
1949年到1950年这段时间,我们防空部队配合新成立的空军,努力打击来犯的敌机。不过,我们自己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。当时使用的日制88式75毫米高炮,射速慢,精度不高,而且敌机目标大,很容易被击中。而98式25毫米机关炮的威力也不够。单单在保卫上海的战斗中,负责防空的四个高炮团就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。
1950年6月,朝鲜战争爆发,东北亚的局势变得非常紧张。中央政府很快调整了国防部署,成立了东北边防军,并从中南和华东地区抽调了四个高炮团,派到鸭绿江边进行布防。
1950年10月初,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式成立。当时,志愿军只有一个高射炮团。由于美国空军非常强大,而我们的防空火力不够,10月10日,彭德怀给主席发了电报,建议再增加一到两个高射炮团。当时,国民党空军在东南沿海地区活动频繁,能调用的高射炮部队并不多。10月14日,驻扎在上海的高射炮十四团接到命令向北移动,但由于缺少牵引车辆,只能先派四个连队作为先遣队提前出发。
10月19日,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。其中,高炮一团跟随39军从长甸河口过江,高炮十四团则与38军一起从辑安过江。
因为高炮的数量非常有限,所以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宝贵的炮兵部队。日式的高炮非常笨重,对道路的要求也比较高。但是朝鲜北部的山区道路条件非常恶劣,再加上南朝鲜的特务和美国空军的活动非常猖獗,经常对道路和目标进行轰炸,所以入朝的道路非常艰苦。
由于缺乏在夜间山地行军伪装的经验,高炮十四团在随38军行动时,接连发生翻车事故和遭遇空袭,导致大量装备受损,最终只能撤回国进行整补。与此同时,高炮一团的3个连跟随39军行动,于11月2日凌晨抵达云山地区的鹰峰洞附近。此时,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,地面战斗已经结束,高炮一团随即在当地展开,负责掩护部队清理战场。
云山战斗打得非常干脆利落,美军司令部甚至都不清楚发生了什么。不过,美军的传统是无论发生什么事,飞机肯定是要第一时间派出的。一是为了侦察了解情况,二是为了炸毁溃退后遗落战场的武器装备和物资,不让敌方有利用的机会。
天刚蒙蒙亮,就有美军的飞机出现在云山的上空。这时的战场上偶尔还能听到零星的枪炮声,炮火已经点燃了附近的山林,火势蔓延,浓烟滚滚。由于能见度不高,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空袭的效果并不理想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国民党的空军虽然装备了B24、B26轰炸机和P51野马式战斗机,但数量有限,对地面部队的威胁并不大。因此,尽管听到了美军飞机的声音,很多志愿军战士还是按照以往国内战场的经验,抓紧时间清理战场。
然而,志愿军明显低估了美国空军的实力。当烟雾稍微散去,美军的F80战斗轰炸机立刻从烟雾中出现,许多刚刚还在使用缴获的美式武器的志愿军战士,瞬间被空中射来的子弹击中。
F-80(流星)是美国军队的第一款喷气式战斗机,它机翼下装有火箭发射器和新型的M3型12.7毫米机枪,非常适合攻击地面目标。
在战场附近,9连的高炮阵地前,四架F80战机正在攻击一个志愿军小分队。敌机低空俯冲,轮流扫射,非常嚣张。“连战士们的帽子都被风吹跑了。”战士们没有地方躲藏,只能趴在地上。
看到步兵战友面临美军飞机的危险,9连立即开火了。
我军装备的两型日本制造的75毫米高炮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设计定型的。这种高炮的炮弹初速较低,射高也不够高。在设计初期,它对付的是旧式的双翼飞机时,技术性能还算不错。但到了二战时期,面对美军的新式单翼活塞战斗机和轰炸机时,就已经显得非常落后,根本无法阻挡美军的空中轰炸。如今,炮兵一团面对的则是更加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。
通常,飞行员看到地面有炮火时,都会升高飞机避开。但这次,美国飞机不仅没有避开,还停止了对地面部队的攻击,转而对高炮九连进行了攻击。
开炮之后,我军的射手很快意识到武器上的差距。敌方的飞机速度远远超过在国内战场上见过的所有国民党飞机,炮兵一团的士兵们以前从未见过喷气式飞机,也没有进行过针对这类高速目标的射击训练。初次交锋时,负责调整炮口方向的炮手发现他们无法跟上敌机的快速转动,而负责控制高低射角的炮手则跟不上敌机的高度变化。他们发射的炮弹要么打偏了,要么打高了,要么打低了。在我军炮手还在努力调整射击参数时,F-80已经完成一次俯冲,迅速飞离了战场。
4架敌机轮番俯冲,火箭弹和机枪弹精准地打在炮位上。看过《金刚川》的人都知道,操作一门高炮,除了炮长、测距和转向,最多的是供弹手。《金刚川》中的高炮是苏制1939年型61-K型37毫米高射机关炮,射速快,精度高。日制75毫米高炮口径大,弹丸重,需要更多的供弹手才能持续供应火力。因此,敌人几乎在瞬间遭受了大量伤亡。英勇的战士们任凭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,没有一个人去寻找掩体,依然顽强地坚守在炮位上。
打红眼的战士们握紧刺刀,充满了战斗精神。他们将射击距离定在1800米,炮弹的引信设为4秒,提前30倍炮身发射。这意味着炮弹一出膛,4秒后就会爆炸。这种 unconventional 的做法提高了对低空目标的命中率,但也让炮手们自己陷入险境。在《金刚川》中,张飞他们就用这种打法,迎着俯冲的敌机开炮。
勇气和无畏创造了奇迹,第一轮齐射就让一架敌机起火了,这成为了志愿军高炮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首个击落记录。
剩下的三架敌机赶紧上升,离开了战斗区域。但这并不是战斗的终点,更加严峻的挑战还在等着它们。
第二天,天刚亮,几十架美军飞机分批从不同高度和方向飞来。这一次,不仅有昨天的F-80战斗机,还有P51野马式战斗机和更先进的F-84喷气式战斗轰炸机。
志愿军高炮部队的老对手,美国的F-84喷气式战斗机,因为和F-80一样在翅膀尖上装有辅助油箱,看起来像挑着油桶的扁担,所以和F-80一起被志愿军战士亲切地称为“油挑子”。
敌机这次直接冲向9连,一到9连阵地,立刻投下炸弹和燃烧弹,整个阵地火光冲天。
高炮部队早就做好了准备,昨天战斗结束后迅速转移并重新部署了阵地。团长王思谦下令所有高炮同时开火,瞬间击伤了一架敌机。这架飞机冒着黑烟飞向大海的方向,看来应该是美军海军的飞机。
在电影《金刚川》里,出现了一种非常凶猛的美国海军F-4U飞机。这种飞机装备了四门20毫米的机炮,还能投放炸弹和发射火箭弹,对地面上的部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。
但是,一开火就暴露了位置,美军飞机马上对我军的新阵地进行了攻击。
美国空军是全球最强大的空中力量,不仅飞机先进,飞行员的技术和经验也非常丰富。这次,美军飞机不再像前一天那样嚣张,而是派出一两架飞机在目标上空进行佯攻,吸引注意和火力,其他飞机则从另一个方向精准打击,把炸弹准确投在了炮位旁边。
最先遭到轰炸的是8连的阵地,那些老旧的日式高炮再次显示出它们反应慢、火力弱、可靠性差的问题。在战斗最关键的时刻,竟然有多门火炮因为机械故障而无法发射。
8连阵地连续遭到轰炸,紧接着,7连阵地也遭受了数架美机的攻击。两颗凝固汽油弹被扔到一个炮位上,顿时烈火将人和炮全部吞噬。
战场上伤亡惨重,但剩下的志愿军高射炮依旧在拼命反击。连队里的卫生员、通讯员都加入了战斗,填补战损。就像电影《金刚川》里最后那一幕,一个炮组与一架敌机同归于尽,震撼人心。
两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结束了,美国飞机被击落一架,多架也被击伤,撤出了战场。高炮一团的三个连队也损失惨重,只剩下一门炮还能继续战斗。
晚上,三个连队的残余人员和装备接到命令,紧急撤回到国内。
随着志愿军后勤补给线的拉长,反空袭作战变得越来越严峻。高炮一团的三个连撤回国内,这意味着志愿军现在只剩下的一点防空力量也失去了。于是,军委紧急命令正在训练的高炮9、10、11、16团各抽调一个37毫米高炮营入朝,负责野战防空任务。11月14日,高炮17团扩编为野战高炮第64师入朝参战。1951年初,高炮12团扩编为野战高炮第63师入朝……到1951年7月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时止,入朝参战的高炮部队已有4个野战高炮师、3个高炮团和40个独立高炮营。
根据历史记载,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两年九个月里,志愿军高炮部队一共击落了2335架联合国军飞机。
实战显示,用过时的高炮对抗最先进的美军空军,差距如此之大,单靠勇气是无法弥补的。然而,云山之战表明,尽管志愿军高炮部队装备落后、经验不足,但他们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合理的战术,依然能重创美军这个全球最强的空军力量。
1951年1月7日,野战高炮第61师在锦州组建。原来的高炮1团的1营和2营分别编成了第601团和第602团。第601团辖有4个85毫米高炮连、1个高射机枪连和1个指挥连;第602团辖有4个37毫米高炮连、1个高射机枪连和1个指挥连。步兵142师的425团1营则被扩编为第603团,辖有4个37毫米高炮连、1个高射机枪连,另外还有430团调来的2个连队,约300人组成团指挥连。部队编成后,接收了苏式装备的85毫米高炮16门、37毫米高炮32门、12.7毫米高射机枪36挺,以及各种型号的牵引车62辆和运输车等131辆。经过45天的突击训练,1951年3月18日,野战高炮第61师正式入朝参战。
1965年8月1日,王思谦师长带领高炮61师进入越南参战。1985年,高炮61师改编为38军高炮旅。1991年,该旅改名为防空旅。2006年12月28日,中央军委授予防空旅集体一等功。
在抗美援朝战争中,我军在武器装备的数量和性能上都处于劣势,甚至在一些装备上几乎是空白。然而,志愿军战士们以巨大的牺牲,弥补了装备上的不足,硬是将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联军(如果算上派出医疗兵的国家,实际是22个国家)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了三八线,为中国赢得了尊严。
维护尊严,从来都不轻松!
让我们永远记得那些志愿军英雄们的付出和牺牲!
在线配资查询,怎么找配资公司,配资软件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